在英國到時到候就有名人和社區團體呼籲政府提供更多免費午餐給學童,上星期出來呼籲的有名廚Jamie Oliver,BBC今天教育新聞也報道多個教師團體集體去信向政府發出同樣訴求,現時英格蘭只有22.5%來自貧窮線家庭的政府學校中小學學童可享有政府免費午餐。威爾斯和蘇格蘭政府承諾所有政府小學的學生都將會享有免費午餐。
這個午餐的問題令英里程想起近日在網絡上不少人熱談關於香港學生覺得英國學校的午餐太難吃,家長萬分憐恤,製作愛心中餐給孩子帶返學,但因為孩子跟英國同學們上一樣的課,卻不吃一樣的餐,受到英國同學的孤立,這情況在官立和私立學校都有出現。英里程亦聽聞有香港家長要求私立日校退飯錢,原因是子女實在吃不下學校的午餐,這對學校來説是一個從未遇見過的訴求。若果將來政府派發免費午餐給所有英國官校學童,到時不知道愛護子女口福的港爸媽怎樣對應? 通知學校子女不需午餐福利?會否聯署政府要求學校提供有水平的中餐,以示文化包容?
英里程很明白要陪英國人吃簡單,甚至凍三文治作午餐的苦惱,碩士畢業後,我就在大學內工作,那個年代,大學的文職和行政部門都是沒有華人的,我的同事都全是本地英國人,午餐就快樂地吃自備三文治,午餐的時候,我常懷念干炒牛河、星洲炒米.... 偶爾我會獨自溜走去大學餐廳吃個熱英式午餐略為安慰一吓自己,返回辦公室,同事都會說:“哈! 妳又去吃大餐了! ” 工作一年後部門的主管要做我的 appraisal(工作評價報告), 她說最初有點擔心錄用我,因為不知我這個華人能否融入他們的團隊和文化,但經過一年後,他們都很喜歡跟我工作,就安心了。 我冒一額汗,但我確是盡了力去投入英式的工作文化,包括不帶我的至愛“咸魚雞粒炒飯”返辦公室。
英里程在大學修讀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 除了語文教學外,硏究社會語言學 (Sociolinguistics) 和跨文化交流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對中西文化差異比一般人有較大敏感度,飲食文化和習慣是相當富有民族色彩的一環,文化的差異沒有對錯,每個人的出身和家庭背景都承傳了自己族裔的飲食習慣,作為英國少數族裔的居民,日常生活是否融入主流文化的生活模式,是個人意願,香港人在英國過英式生活,還是歇力將香港生活飲食和生活習慣搬來英國,這是不同人對移民生活的期望和個人價值觀的取態。
中國人“民以食為天”,香港人更是來自被譽為美食天堂的城市,若果移民港人對飲食至上為優先考慮,每天在家煮九大簋,何嘗不可?移民就是希望有快樂自由的生活,尤其是來英國退休的,可以天天在港人圈中圍爐取暖,共享美食,英式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可以毫無相干!但若果有子女的,可能就要想想他們在英國人為主的校園群體內,日常的表現帶有鮮明的族裔標籤和形象,現在和將來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帶中式飯盒本身確不是問題,英國是一個自由社會,這是看父母對子女培養的方向,若果不忍子女吃得不好,也支持子女承傳“香港式”的生活,在英國人群體中,也大可以我行我素,有幸的或許仍能交上心胸廣闊,對異文化包容的本地同學,否則,子女就在學校和社區中與其他香港孩子共同建立強大的年輕港人圈,現在有大量香港家庭移民各大小城鎮,這個宏願也不是天荒夜談,無論大人和小孩交朋友都是找志同道合、物以類聚的人,在學校午膳的社交時間,香港學生拿着父母色香味俱全做的愛心午餐享受之時,很多不喜歡亞洲食物氣味的英國同學都會敬而遠之,這是可以想像的,同學們都是未成年的學童,不會思考什麼種族共融的問題,青少年只是選相處舒服、志趣相投的人做朋友而已。
有一直看英里程文章分享的朋友,也許仍記得我分享過女兒幼童時期是非常嚴重的濕疹病患者,過了幼童期,這類病人往往會進入嚴重的食物敏感階段,甚至是致命性敏感情況(Anaphylaxis),有一段時間,女兒基本上對大部份食材都敏感,一切的堅果、豆類、海産、調味醬料,加工食物,以至蔬果如蕃茄、蘋果、橙都不能吃。
女兒的小學校長說從未遇過這樣敏感的孩子,基本上供應正常午餐的膳食給她很困難,建議退午餐錢給我,讓她自備午餐! 我反對校長的建議,因為學校午膳的氣氛很好,在小型哈利波特式的飯堂,全校學生在長桌上傳前菜和蔬果,與同學共餐是校園生活的開心環節,英里程對囡囡的期望是她享受校園群體主活,喜歡上學,熱愛追求知識,其他的事情都相對不重要。女兒就繼續留在飯堂與同學開心吃學校午餐,但她主菜只能吃淨焗薯,我也忘記她吃了多少個月焗薯午餐了!在這麽嚴峻環境下,我仍堅持女兒不要離群吃學校午餐,所以,即使漸漸她知道媽媽煮的菜比學校的好,也從來不會提出要獨自帶午餐,有時口中駡着學校的甜酸雞真是侮辱了中國菜,但依舊吃了很多年!對她來說跟同學一起午膳,聯誼第一,食物是其次!美食就等晚餐和放假吃吧!其實,女兒由高中開始到現在讀大學,放假就做同學們的亞洲美食大使,不論種族,年輕人都最愛珍珠奶茶!
時移世易,現在移民來的家庭不像英里程當年在異鄉開展新生活的情況,那時英國的香港人是極少數民族,我們必需要努力讓自己和下一代投入主流社會,工作和上學時要放棄香港的生活習慣,學習做個英國人,才能享受英國的生活和發展事業。如今大量香港人來到英國,很多是聯群結隊集體前往同一城市,無論生活和上學,社交上可以自給自足,多了一個是否融入主流群體的選擇。事實上,現在有很多香港的移民家庭,就是過着香港的“影子”生活,娱樂是看香港的電視台,英國時事也是從香港傳媒和人氣UTuber演繹而來得知,週末参加華人團體或華人教會活動,閒時聚餐,一齊煮飯仔,製作中式家鄉美食和糕點,圍爐一樂也!
每一個人理想的生活和追求的人生方向都不同,常有人問英里程應該選擇那一個移民地點,甚至是否應該移民,過怎樣的生活,其實答案是貴乎自知和勇氣,但願每一個香港人都找到自己心中響往的生活和人生,用勇氣向相信更美好的明天前行!
最後順帶一提,香港打算移民的家庭要留意:英國的四個構成國(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 ,除了私校可以自由選擇學制外,官立學校的的學制、考試制度,以至課程各自都有很大分别,千萬不要為了免費午餐前往,為了子女的教育和前途,要做多些資料搜集和硏究才決定移民地點。
“Food is a central activity of mankind and one of the single most significant trademarks of a culture. " - Mark Kurlansky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