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臉書私人帳户最近提醒我舊日的貼文,那是女兒中四時参加全國校際辯論演講比賽的分享,那天她獲得全場最高榮譽的最佳演説奬,今天再看仍然感受到她的光芒,能夠培養一個華人孩子在以辯才著稱的英國成為頂尖的辯論演講青年,英里程作為媽媽誠然感到十分驕傲。
其實我這個母親為女兒感到最驕傲的並不是她取得多少個活動或學術獎項, 英里程居英多年,早已遠離亞洲人的競賽教育思維,那就是培養“成功”的孩子,是以”贏”為目標,小朋友由有意識開始群體的生活,就有進入“起跑線”開始與人競賽的壓力,以至出現在西方人眼中被視為有不正常人類行為的孩子,英國人無法理解為何大量亞洲的孩子上了一天學後,仍要放學去上補習班;當有家長非常欣喜孩子小學未畢業就考了樂器八級,甚至演奏級時,我女兒的鋼琴家老師認為這是虐兒的行為!有些香港名校的家長初中就為子女報考GCSE, 英國人覺得實在匪夷所思。英里程感到最驕傲的不是女兒“贏”了什麼,而是有一個很有原動力、善良正向,活出精彩人生的女兒,由細到大出席學校家長會時,不同的老師都會跟我說:"She knows what she wants!" 有這樣一個天生很有個性的孩子,我選擇做個開明的媽媽,在傍鼓勵她發掘自我,走屬於自己的理想人生,成長不是在與人爭競的跑場上,而是自我挑戰的一個歷程!
英里程的教育觀念確是有點點理論根基的。當年在英國大學畢業後回港執教鞭,適逢香港大學開辦Applied Linguistics的碩士課程,課程的主理教授是那時鼎鼎大名的澳洲學者David Nunan, 英里程是慕名去報讀這課程,課程只取錄二十名現職語文教師,經過N教授面試後,我竟然被取錄了,同班除了兩個香港同學外,其他十七個都是外藉教師,上課主要以討論和工作坊的形式進行,上了大半個學期,我們覺得不大對勁,因為N教授告知我們分組的討論題目後,大多數的時間,他都消失了,我們是被放羊!直至有一天有些同學提出投訴,N教授終於給了我們一堂講學,內容我已忘記,但永遠記得他完結時用很濃的鄉音說了很不忿的一句“This is a LECTure! Happy?" N教授是性情中人,過了幾天他又邀請我們去他的豪華大學宿舍吃喝聊天。想起這往事,十分諷刺和有趣,一個語言教學上舉世知名的學者,當起老師來,卻無法實踐自己的理論,未能令學生開心學習上課,N教授最著名的學說是“Autonomous Learning” (自主學習), 意思是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向、內容和進度,教學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至今,我不大清楚N 教授的理論是否可以實踐在課堂內,但在課堂外,我覺得他的理論是可取的,所以我就拿女兒當作實驗學習理論的“白老鼠”,希望她可以成為“Autonomous Learner"(自主學習者),我就可以如N教授一樣,她享受學習的過程時,我可以嘆吓茶,有Happy Hour!
女兒三歲的時候,我帶她去上話劇班,導師很生動,一邊講故事,一邊請小朋友扮各樣的動物,扮猴子、鱷魚、青蛙..... 我的女兒總是站着不動,我感覺其他媽媽都在暗笑,課堂完畢,她告訴我:“媽媽,我不想做動物,我只想做自己! ” 我告訴她:“親愛的,下次我們不來了,你開心的做自己吧!” 缺乏動機的學習,是没有意義的。
女兒的學校自幼兒班開始,所有女孩都上額外的芭蕾舞課,也参加芭蕾舞級試,直至二年級她告訴我:“媽媽,我不想學了! 我跳得不好,老師很兇! ” 我告訴她馬上就停學芭蕾舞吧!女兒帶歉意的問這樣是否浪費已交的學費,我說:“錢已經花了,但不好還要浪費你的時間做不喜歡的活動!”
我就是讓女兒自小成為一個自主學習者,只要有興趣學習,就會是個積極前進的人,但凡是有教育意義的課題和活動,我都會無限量鼓勵和支持她去探索和参加,好好的享受和學習,無論是學術的或是娛樂消閒的,放手讓她成為一個獨立自主自律的人,當很多中學生年輕人沉迷機海或跟家長参加吃喝玩樂旅行團時,她就獨自背着背囊往尼泊爾参加國際義工團,坐內陸機往山區當義工了。
女兒中學階段每年参加在劍橋或牛津大學舉行的國際青少年辯論比賽決賽,比賽的形式是國會辯論規格,那舌劍唇槍的場面,英里程自問也心血不足去面對,但看見女兒氣定神閒,用亮麗的英語口音,自信的發言,心中真是有絲絲的感動!有一次辯論的題目是:“政府應取消本地學生繳交大學學費”,女兒見到這題目,實在太投入興奮,竟然一出口說了句廣東話:“係就發達啦!”台下有一兩個聽得懂的笑翻了肚皮! 我為到這個蝦碌情景,感到很安慰,雖然参加辯論比賽,花上她很多光陰,出席各地區賽,外圍賽外,也要大量閱讀,了解世界局勢和時事,但證明她是十分投入享受這個活動的過程,每次的比賽都是自我的挑戰,成長中美好的回憶!
"Education is the art of challenging and overcoming". - Amit Ray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