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口罩的迷思

Writer: Eva TongEva Tong

Updated: Apr 3, 2021

疫情爆發至今,香港的家長都十分緊張子女在英國寄宿學校可否戴口罩?戴口罩在英國會否被歧視? 也十分關心英里程有没有足夠口罩保護自己渡過疫症嚴峻的英國....

在一、二月的時候,學生和市民在公眾場所戴上口罩被人歧視是政府的錯,因為政府跟據世衛的忠告,只有感冒病徵的人才需要戴口罩,若果出現病徵時,就應該留在家,BBC還邀請政府首席科學家拍片告訴市民戴口罩防疫是没有科學證據,所以好些華人學生透露在課室戴口罩被老師要求除下,並告知如果沒有病而戴口罩會嚇怕其他人! 但隨着疫情發展,至二月底,有些亞洲海外學生人數多的寄宿學校,已經有大量學生在校內戴口罩。就像我的黄皮白心女兒,雖然家中有口罩,她最初仍依據政府指引抗拒戴口罩回校,其後,她告訴我她決定戴口罩返學,因為她很多亞洲同學都戴口罩了,若她不帶口罩,同學都跟她保持距離的!

雖然英國學校現在大部份的員工都居家辦工或者停工,英里程仍跟很多寄宿學校的管理層和校長保持密切聯繫和交流,在疫情中彼此鼓勵支持,也有學校邀請英里程参加新學年防疫準備會議,了解海外學生和家長關注的事項,英國政府至今仍沒有建議學生和教職員在學校內戴口罩,學校現階段因此不能宣佈學生必需在校內戴口罩,但民心所向,就算英國的家長們都有很多支持子女回校復課戴口罩,因此很多學校都將會鼓勵學生在校內戴口罩,個别學校亦透過所屬辨學團體搜購大量PPE, 包括口罩,供復課後教職員使用。香港的家長們,你們大可以放心,子女今後在校園內外絕對可自由戴口罩!

英國疫情爆發相比世界其他國家來得遲,政府的防疫準備十分不足,口罩和各防護裝備都嚴重缺乏,採購也不順利,當大部份的國家都已鼓勵人民戴口罩時,英國政府為了恐防市民把醫護的口罩都搶購一空,就選擇呼籲市民用兩米的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和家居令去應付疫情擴散,其實這兩項措施在人口較稀疏的村鎮是湊效的,大城市如倫敦就十分困難了!

政府心急希望經濟不完全停頓太久,開始呼籲某些行業復工,但倫敦地鐵眼見好些勞動階層的工人早上肩並肩的擠在月台,覺得形勢不妙,自行向乘客呼籲因為人太多不能實行社交距離,請乘客盡量戴口罩坐地鐵,倫敦地鐵此舉雖然未經政府同意,先斬後奏,但也合情合理,政府就惟有隨後宣佈鼓勵市民在公共交通和人多的店舖內戴面罩(face covering),政府是很小心避免提“口罩”一詞,因為市面上口罩難求。政府亦開始對口罩的效用轉口風,由戴口罩是沒有科學基礎,到認為戴口罩的科學證據是“weak but positive",聽來十分玄虚!

英國人對口罩的態度相當分岐,有些市民只順從政府“專家”的指引而不覺得需要戴口罩,但隨着疫情在社區擴散,也得知很多國家都重視戴口罩防疫,公眾地方就多了本地英國人戴口罩,但無奈的是大多數想戴口罩的本地人,基本上在市面是買不到口罩的,所以很多人退而求其次,戴膠手套,希望雙手不會接觸到病毒。英里程發現早在一月初英國連網上的口罩都已經賣斷市了!

居家抗疫已經兩個月了,令人感到十分鬱悶,但英里程仍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人,因為感受到千里以外很多親朋和學生家長的關愛,收到你們寄來的口罩,普通空郵受阻延,口罩都是速遞過來的,郵費加上政府要求收件人幾十英鎊的入口税,每盒口罩都變得十分昂貴,我自己不常外出,其實所需口罩不多,但這是一個很好服務社群的機會,也是樂意盡點綿力,你們的口罩,我大多送給區內的護老院和前線醫護。

有一天我跟隔鄰的太太隔着花園木欄聊天,她說家中有三個口罩,用了三個月,每次超市回來就用衣架掛起,聽了之後,動了慈心,就送了二十個口罩給她,她回贈我家中後園蘋果樹搾出來的鮮果汁!我很喜歡我的鄰居,我們全條街都很互助互愛,守望相助,最後,同街的每户鄰居我都送上一些口罩,好讓他們去超市感到安全一點,我把你們的愛心都分享出去了!




 
 
 

Comments


bottom of page